来源:南方日报A05 记者: 尚黎阳 2021-10-09
坐落在佛山的革命先贤“世纪松”谭天度故居,承载了一代红色英魂,也承载着谭惠芳一家两代三人的坚守。为了那句“看好老屋”的承诺,“广东好人”谭惠芳从去世的母亲、哥哥那里接下这一职责,十几年如一日守护其中,从未离开。
两代三人 担起看护职责
在佛山明城镇明阳村委会七社村北街村里,一座看似不起眼的老房,曾居住着革命先贤“世纪松”谭天度。他与谭平山、谭植棠并称为“革命三谭”,“宁倾赤血换新华”的红色精神影响深远。
清晨,头发斑白的谭惠芳,打开故居咿呀作响的木门,清扫红砖、擦拭家私、修剪植物。谭惠芳说,按照族谱,谭惠芳的父亲谭劲生是谭天度的侄子。谭惠芳的母亲担负起看护谭天度故居的责任后,一守就是30年。
后来,谭惠芳哥哥谭芳从母亲手上接过了钥匙,照料起谭天度故居。2002年,始建于清末民初的谭天度故居,白色外墙严重脱落,房梁、门框被白蚁蛀空,兄妹俩非常担忧。
为了重现故居昔日风貌,谭芳奔走呼告,自费数万元,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拨出修葺经费。在修葺期间,她与工人们一起拿起铲子和泥,现场搭起炉灶,熬炼灰油,装修粉刷墙面修葺故居。
2003年,重新修葺的谭天度故居成为区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谭天度故居风貌再现,来自全国各地的造访者络绎不绝。每逢有人来参观,谭惠芳就热情地引路,当讲解员。
奔走呼吁 守护故居风貌
2010年,谭芳患癌症去世。谭惠芳说,哥哥去世那天起,守护这里就成为了她的责任。除了照料200平方米的故居保护范围,谭惠芳还细心地打扫村中通往谭天度故居的小道,保护好红色遗迹的形象。有一次,故居门前有建筑垃圾乱堆乱放。谭惠芳劝说大家一起凑钱,请搬运工把垃圾及时清理干净。
2015年,谭惠芳发现,作为红色文化景点的谭天度故居,却没有水电和游客用的厕所。为了完善故居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谭惠芳奔走村委会、文化和旅游部门等,争取专项资金,进行故居的第二次修葺。
20多年前,谭天度回乡,曾经拉着谭芳的手叮嘱过:“好好看管这间老屋。”“这句话,哥哥不敢忘,我也不敢忘。”已经73岁的谭惠芳,始终坚守着承诺,她说,“谭天度一身正气,守住他的故居,是出于对他的敬仰,更是作为谭氏后人的责任。”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好人档案
谭惠芳,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阳村村民。年迈的她从去世的母亲、哥哥手中,担起了守候谭天度故居的责任,数十年如一日地打扫、看护,先后荣获“佛山好人”“广东好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