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学、展览精彩不停,越秀区海丝文旅周持续探寻海丝印迹

 

来源:信息时报  2024年10月18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丽霞 通讯员 张岚妹)10月16日至20日,越秀区重磅推出海丝文旅周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越秀区精心开展系列非遗、研学、展览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向广大市民群众普及海丝发展史等相关历史知识,增强公众文化认同感,提振文化自信。

 

素馨留香,海珠广场展现海丝非遗魅力

 

近日,由越秀区人民街道办事处和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主办的“丝语千年,素馨留香”素馨花非遗展暨创意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素馨花传说》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岭南地区流传至今已有2250年。素馨花古名“耶悉茗花”,原产于西域,汉代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活动现场设有专题展览,通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馨花传说,向市民讲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传播花城人文活力。

 

 

创意市集现场。通讯员供图

人民街作为本次海丝文旅周系列活动重点片区,还举办了“海丝文创展销+素馨非遗美食”市集、素馨雅集沙龙、素馨草坪下午茶区、草坪露天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民街党工委副书记尤智聪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商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夜赏珠江,天字码头化身古风水上乐园

 

天字码头是广州最早的专供泊官船的码头,也是广州市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珠江轮渡码头。海丝文旅周期间,天字码头开展水上分会场系列活动,17日至20日,“南海神号”游轮每晚开展粤剧展演,来自广东粤剧院的国家二级演员康健、苏临轩、吴晓雯、李志航、张贺茵,优秀青年演员顾嘉瑜、周恩福等一众粤剧老师,给市民游客带来《唐宫之痴梦》《梦会太湖》《游园惊梦》《花好月圆》等经典粤剧折子戏。此外,天字码头还将举办“我是海丝‘船’承人”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聆听海丝历史和船舶发展史,搭乘游船游珠江品尝“水上茶居”,学习水菱角非遗传承技艺,沉浸式体验广州的海丝文化。

 

 

粤剧演出。通讯员供图

“‘南海神号’游轮设有‘海上丝路博物馆’,结合本次越秀区海丝文旅周活动,我们特别增加了广州六大海丝史迹展览,并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项目策划负责人许文敏介绍,“欢迎市民游客前来观美景、赏粤剧、品美食、鉴非遗,赴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水上体验之旅。”

 

研学博览,在行走中探寻越秀海丝印记

 

海丝文旅周期间,越秀区推出越博研学、书香研学、水上研学系列研学活动。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联合光塔街创新推出“探寻越秀——越博研学CityWalk”主题研学,通过深挖越秀文旅资源,充分整合团队专业力量,有机结合“主题展览参观+史迹探访+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研学,让参与者在行走中品读越秀,感受老城新韵的魅力。本次研学活动以“帆起南越,海丝回响”为主题,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包括五仙古观、怀圣寺等历史文化景点。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讲解、游戏互动等方式令参与者们深入了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辉煌历史,以及越秀区在推动和见证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作用。

 

越秀区图书馆开展“行走·阅图”之“阅品本草书韵采撷海丝新彩”主题研学活动,市民游客们在海丝导读员的带领下,开启“多感官”的海丝阅读之旅。市民游客用脚丈量、用耳倾听、用笔记录、用口讲述,在沉浸式研学中走近海丝、读懂越秀。“这次研学活动是一次知识的盛宴,通过实地走读,我对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带孩子参与研学的陈女士分享道,“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孩子们不仅学得开心,也更加热爱和尊重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研学活动。通讯员供图

书画传情,在展览中感受海丝文化传承

 

广州华侨博物馆推出“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穗港澳台·华侨华人书画巡回展”。展览汇集展出书画作品120幅,华侨华人艺术家以笔为桥,在书香墨韵间,交流互勉,以艺术连接传统与未来,同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艺术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壮行东南亚——岭南画派东南亚写生展”在高剑父纪念馆展出。展示了关山月、黄独峰、朱永成、张彦等岭南画派画家在东南亚地区的艺术交流与创作成果。以艺术的视角,通过画作展现岭南画派画家捕捉当地风土人情,并融入自身艺术风格的创作。“本次展览作品将岭南画派的精髓与东南亚的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带领群众近距离感受岭南画派画笔下的东南亚风情,品读高剑父先生‘折衷中西’的艺术理念。”

 

 

展览现场。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