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图回响红色诗韵

日前,由经典原文读书会主办、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协办的讲座“绿水青山忆诗魂”在越秀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包括历史名人广东诗作赏析及诗作朗诵技巧分享两部分。

经典原文读书会会长马泽胜主讲第一部分“历史名人广东诗作赏析”。在正式开始分享名人诗作之前,他为大家讲述了此次活动的缘起。他在今年三月以来积极参与广州市“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广州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想通过读书活动宣传广州的红色资源。而由广州出版社于今年出版的《文学里的广州》丛书中“诗歌卷”又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因而萌生了通过诗词传播红色文化的想法。于是,他精心策划此次活动,分享现当代历史名人创作的红色诗篇。

马泽胜把这些诗篇分为“红色经典”和“名人诗词”两个单元。

在第一单元,马泽胜介绍了周文雍烈士的《狱中诗》,也是他的绝笔。1928 年1月,周文雍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兼广州市委常务委员,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敌人大肆搜捕共产党人的紧张形势下,仍与陈铁军潜回广州,重建党的机关。不久被敌人逮捕。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 写下壮烈的遗诗——“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词句铿锵,写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豪迈气魄。

马泽胜介绍,周文雍出生于广东开平,在他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在广州,他与战友陈铁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断被文艺作品予以表现,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搬上了银幕,诞生了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今年9月21日晚,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的舞台剧《信仰之光——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成功首演,马泽胜和陈丽萍都参与了排练、演出,这次分享周文雍烈士的诗篇更加有意义了。

活动现场,马泽胜还与读者们精彩互动,给读者们“出题”,越秀区图书馆向答题正确的读者赠送图书。

在“名人诗词”单元,马泽胜分享了革命先辈的诗作。

马泽胜介绍,朱光的“广州好”系列词作,用的是“望江南”的词调,但是他以博古通今的视野、继往开来的建设者情怀和深挚的岭南情思来书写出的作品,内容丰富充实,辞采明丽而朗朗上口,实属诗词杰作。其中一首——“广州好,城古越千年。饱阅沧桑消劫烬,缅怀缔造接前贤。山立五羊仙”,更是被镌刻于石,立于越秀山上,与五羊雕像相望,为市民、游客所铭记。

马泽胜接着介绍,1959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在广州为烈士向秀丽题写了一首题为《纪念向秀丽同志》的七言诗,诗曰:

烈物延烧势甚危,纵身扑火不犹疑。

谨防爆炸将旁及,忍受燔焦强自持。

风格在於维大局,精诚所到树红旗。

重伤百药都无效,忘我仪型永世垂。

 

向秀丽生前是广州何济公联合制药厂化工车间的一名女工,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光荣牺牲。董必武的题诗是对和平年代涌现出来的英雄热情的褒扬,同时也给广州这座英雄城留下了光辉的文学记忆。

这次分享主要是引出陈丽萍老师主讲的第二部分“历史名人广东诗作的朗诵技巧分享”。

陈丽萍老师是高级语文教师,在演讲、朗诵方面颇有建树,担任广东演讲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讲解团团长等社会职务。讲座中,她先从红色演讲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讲起,并邀请部分读者到台前进行尝试。“秋天”(网名)女士是读书会的“铁粉”,听到了陈老师深入、细致的讲解,非常感兴趣,举手到台前尝试运用刚学会的技巧朗诵《卜算子·咏梅》,获得了陈老师的赞扬和勉励。

陈老师又逐字逐句地对《卜算子·咏梅》这首诗进行了分析、比较、扩充,分享了声音把控、体态配合、节奏掌握、意境创作等方面的经验。读者们听得如醉如痴,不时报以掌声和笑声。在互动环节,读者们更是积极踊跃,在朗诵红色诗词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次活动让读者们流连忘返,活动结束后,读者们和两位老师继续展开深入交流,读者们希望今后继续举办此类有意义的活动。